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_欧美日本亚洲_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_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劉先林:把進口測繪設備擠出去

日期:2024-12-22 17:00
瀏覽次數:2070
摘要:

北京國家博物館。“經緯之光———國內測繪成果成就展”的主展館里,一套叫做“JX-4C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的設備安靜地“呆”在主展廳的一角。而能夠在這個對50年來我國測繪成果及應用的大檢閱中占據這一角,顯然并非易事。于是,記者找到了它的研制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劉先林。

“30多年來,我*大的樂趣就是把外國的東西頂出去,要不就是把它們拆了,換成中國的東西。”

劉先林告訴記者,這套完全由我國科研工作者自主研發的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每套10萬元的價格比進口設備低很多。當年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投入的研發資金不足百萬,如今僅在國內就賣出去1300多套,產值1億多元。“完全取代了進口設備,還賣到了日本、巴基斯坦等國。”說這句話時,他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在劉先林的指導下,記者戴上了這套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特別配備的眼鏡,剛才在電腦屏幕上普普通通的高山、河流、房屋,此時不再是平面的,而是變得高低起伏了。劉先林說,這樣可以讓測繪人員在辦公室里也能感受到野外真實的場景。“過去搞地形測量,必須到野外進行實地測量。有了這套設備,可以通過航空照片、衛星照片,把地面模型原封原樣搬到室內來。以前艱辛的野外測繪工作,現在坐在電腦前就能完成了。所有測繪要求的圖種,這套設備都能夠制作,應用面非常寬廣。”

這套設備和與之配套的掃描儀、三維景觀平臺,為劉先林他們贏得了一項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此前,劉先林還得過很多的獎項,獲得過不少榮譽。記者請他總結一下經驗,他說:“精神因素應該是*重要的一個原因。30多年來,我*大的樂趣就是把外國的東西頂出去,要不就是把它們拆了,換成中國的東西。”

這些年,被劉先林取代的國外產品有很多。比如,1987年,劉先林主持研制出JX-1解析測圖儀,一舉奪回解析測圖儀國內市場,而此前我國解析測圖儀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到1988年,JX-3解析測圖儀研制成功,產品在國內推廣,并出口到一些國家,同時出現了一個現象,即用JX-3解析測圖儀改造國外的同類產品。“外國產品其實并不適合中國人用,很多都被我們拆了,保留外殼等機械部分和光學玻璃,其他的電器部分和計算機里的軟件全部被我們置換了。”

他總結說:“在航空攝影從模擬走向數字化的過程中,*早的模擬儀器可以說100%是進口的;后來到半數字化階段,也就是解析測圖儀時期,80%—90%的設備是國產的;現在是全數字時代,國產化率大概在95%以上吧。”

“那是我們賣出去的**臺設備。實在太大、太沉了。當時沒有經驗,研制生產都是在樓里做的,沒想到做好后根本沒法往外運。”

1985年的**,“轟隆”一聲巨響,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三樓的一面墻被砸開了一個大洞。這是一次經過批準的人為破壞,其目的就是把劉先林他們研制完成的正射投影儀運出樓去。

正射投影儀在當年農業普查急需的一種先進的測繪儀器,從國外進口每臺需要200萬馬克,國家曾花大價錢買了幾套,但遠遠滿足不了需要。于是,劉先林他們下決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東西。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只花了57萬元人民幣,儀器生產出來了。其作為我國**研制成功的大型航空測量儀器,在20多個省市都得到了推廣,不過這是二十年前的事。

“那是我們賣出去的**臺設備。實在太大、太沉了。當時沒有經驗,研制生產都是在樓里做的,沒想到做好后根本沒法往外運。”劉先林說他是個記憶力很差的人,但那天的事他如今還記憶猶新。“我們后來在樓外面支起了木頭架子,還調來了一臺升降機,總算把它運了出去。課題組有人跟我說,這產業化也太難了,咱們可不能再搞**次了。”

的確,研制出先進的測繪儀器不容易,把它推向市場,在外國產品一統天下的市場上分一杯羹,甚至把它們擠出去,更是難上加難。這一點,在測繪科研一線拼搏了大半輩子的劉先林比誰都清楚。

用研究院的機制搞產品推廣有很多不順的地方,于是,在1989年,劉先林積極推動成立了公司并任董事長。推廣產品之難,劉先林很快就領略到了。他首先面臨的是用戶對國產設備的信心不足。盡管國產儀器并不比國外產品差,但是有時連與國外儀器進行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要說服有關單位用戶支持國產貨,不是那么容易的。

別的公司重視做用戶單位領導的工作,他則深入到生產單位中,做作業員的工作。他認為,要使國產儀器站住腳,在用戶心目中取得信譽,必須在服務上比外國產品更過得硬。所以,多年來,他們免費每3個月為用戶提供一次升級軟件,設備出了問題隨叫隨到。一次,他們去無錫調試儀器,每天干到深夜,干完出來,單位大門早就關了,劉先林只好與年輕人一道跳墻出去。

劉先林說,這些年堅持下來,他們在市場上也是收獲頗豐。他們的很多研究課題就來自于用戶的需求,不少成果也是在應用現場完成的,砸墻的事再也不會發生了。

“測繪科研的道路,就是我們在地獄里飽經艱苦,尋找到一條走出地獄的道路。誰*能吃苦,誰*能堅持,誰就能*后走出去。”

劉先林1994年成為我國首批中國測繪工程院院士,但在單位里,他更愿意大家叫他“老劉”。“老劉”沒有架子,給用戶維修設備,他整個人都鉆在桌子下,被誤會成專業修理工。如果有**,你在馬路邊見到一個滿頭白發理得短短的、戴著厚厚的眼鏡片的老頭兒,匆匆忙忙從一輛皇冠車里下來,在路邊攤買了兩樣青菜,又小跑著回到車上,駕車離開,那個人可能就是劉先林。

所以,單位的有人說:他不像個院士;還有人說,他也不像個老頭兒。

劉先林辦公室的樓道里放著的一個像公園里小船一樣的東西,誰都不會想到,這是一種簡陋的蜜蜂三型飛機的機身,插上翅膀就可以飛上天。而今年,劉先林他們在山西、河南等做數碼相機的試驗時,用就是這種飛機。

長期以來,國內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采用基于膠片的航空攝影(攝像)儀。這種攝影方法成本高,對天氣條件要求苛刻,有的地方一年也沒有幾天理想的天氣,而且不能當場看出航攝效果,在數據處理效率等方面也有欠缺。近年,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使用航空數碼相機。數碼攝影相機可直接、快速地獲取影像并記錄在硬盤上,是我國測繪生產急需的設備。

進口儀器價格極為昂貴,一套1800多萬元,而我國目前已累計進口10多套,耗資巨大。還有一條也讓劉先林難以忍受,數碼相機里有一個關鍵部件我國不能生產,別說技術,有關國家就連產品也不賣給我們。為解決我國測繪發展的瓶頸———數據采集這個問題,就必須解決航攝問題,發展我國自己的數碼攝影相機刻不容緩。

2003年,已過退休年齡的劉先林毅然接受挑戰,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航空數碼相機的研制。到2005年底,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進入試驗階段。為了測試數碼相機的精度和攝影效果,試飛工作兩三個月就要做一次。

在山西進行**試驗那天,已是下午5點多,太陽西斜。看著那個小小的蜜蜂三型飛機,有人心里不禁犯了嘀咕:這與我們平時乘坐的飛機差別也太大了,**有保障嗎?大家沒想到的是,劉先林竟**個登上了飛機,一飛就是40多分鐘。

在擔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的時候,他曾對新來的年輕人發表過這樣的演說:“祝賀你們進入了地獄的大門!測繪科研的道路,就是我們在地獄里飽經艱苦,尋找到一條走出地獄的道路。誰*能吃苦,誰*能堅持,誰就能*后走出去。”他還說過:“科研工作就好比壓在石頭下面的種子,你不知道它會從哪兒長出來,但是它一定會長出來。”

這是劉先林的親身感受,他也正是在“地獄”里不停地艱辛探索的人。“數碼相機現在試驗完畢,可以接受訂貨了,還是老規矩,國產的價格相當于國外產品的百分之十幾,200萬元人民幣左右吧。”他告訴記者。

“我現在年紀大了,我的希望是,將來數碼相機不僅僅能取代膠片相機,取代國外產品,而且可以由此延伸出一系列的實時航空攝影測量全自動后處理軟件及解決方案。這肯定是個重大的技術進步,會在‘十一五’后期引發整個測繪行業的一次變革。我們國家地表變化太快,像城市的擴張、道路的新建,幾個月不進行一次航拍,數據就會落后。因此,現在急需快速地、實時地提供地表的空間信息,這是當前我們測繪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看著他講起這件事的興奮勁兒,記者知道,這個“老頭兒”還會再干下去。

■人物檔案

劉先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導,研究員。一九六二年八月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專業,分配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原國家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他長期致力于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工作,為我國航測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提出的解析輻射三角測量方法,是寫入航測內業規范的**個中國人發明的方法。

浙公網安備 33010402003487號